目录

Linux-0.11-05

Peach Fuzzer Professional本文是Linux 0.11系列学习记录的正式的第五篇。

08 重新设置 idt 和 gdt

书接上回,上回书咱们说到,CPU 进入了 32 位保护模式,我们快速回顾一下关键的代码。

首先配置了全局描述符表 gdt 和中断描述符表 idt

1
2
lidt  idt_48
lgdt  gdt_48

然后打开了 A20 地址线。

1
2
3
4
mov al,#0xD1        ; command write
out #0x64,al
mov al,#0xDF        ; A20 on
out #0x60,al

然后更改 cr0 寄存器开启保护模式。

1
2
mov ax,#0x0001
lmsw ax

最后,一个干脆利落的跳转指令,跳到了内存地址 0 处开始执行代码。

1
jmpi 0,8

0 位置处存储着操作系统全部核心代码,是由 head.smain.c 以及后面的无数源代码文件编译并链接在一起而成的 system 模块。

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gh/AlexsanderShaw/BlogImages@main/img/202112210921841.png

接下来看下在正式进入 c 语言写的 main.c 之前的 head.s 究竟写了点啥?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; head.s

_pg_dir:					; 页目录存放在这里
_startup_32:				; 以下5行设置各个数据段寄存器,指向 gdt 数据段描述符项
    mov eax,0x10
    mov ds,ax
    mov es,ax
    mov fs,ax
    mov gs,ax
    lss esp,_stack_start	; 表示_stack_start -> ss:esp,设置系统堆栈。

注意到开头有个标号 _pg_dir,这个表示页目录,之后在设置分页机制时,页目录会存放在这里,也会覆盖这里的代码。

再往下连续五个 mov 操作,分别给 ds、es、fs、gs 这几个段寄存器赋值为 0x10,根据段描述符结构解析,表示这几个段寄存器的值为指向全局描述符表中的第二个段描述符,也就是数据段描述符。(这里我们可能在后续进行源码阅读的时候会进一步深入,这里作者分析的有点简单,可能很多读者看不懂。)

最后 lss 指令相当于让 ss:esp 这个栈顶指针指向了 _stack_start 这个标号的位置。还记得图里的那个原来的栈顶指针在哪里吧?往上翻一下,0x9FF00,现在要变咯。

这个 stack_start 标号定义在了很久之后才会讲到的 sched.c 里,我们这里拿出来分析一波。

1
2
3
4
5
6
7
8
long user_stack[4096 >> 2];

struct
{
  long *a;
  short b;
}
stack_start = {&user_stack[4096 >> 2], 0x10};

首先,stack_start 结构中的高位 8 字节是 0x10,将会赋值给 ss 栈段寄存器,低位 16 字节是 user_stack 这个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地址值,将其赋值给 esp 寄存器。

赋值给 ss 的 0x10 仍然按照保护模式下的段选择子去解读,其指向的是全局描述符表中的第二个段描述符(数据段描述符),段基址是 0。

赋值给 esp 寄存器的就是 user_stack 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内存地址值,那最终的栈顶地址,也指向了这里(user_stack + 0),后面的压栈操作,就是往这个新的栈顶地址处压咯。

继续往下看

1
2
3
4
5
6
7
8
call setup_idt ;设置中断描述符表
call setup_gdt ;设置全局描述符表
mov eax,10h
mov ds,ax
mov es,ax
mov fs,ax
mov gs,ax
lss esp,_stack_start

先设置了 idtgdt,然后又重新执行了一遍刚刚执行过的代码。

为什么要重新设置这些段寄存器呢?因为上面修改了 gdt,所以要重新设置一遍以刷新才能生效。那我们接下来就把目光放到设置 idt 和 gdt 上。中断描述符表 idt 我们之前没设置过,所以这里设置具体的值,理所应当。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setup_idt:
    lea edx,ignore_int
    mov eax,00080000h
    mov ax,dx
    mov dx,8E00h
    lea edi,_idt
    mov ecx,256
rp_sidt:
    mov [edi],eax
    mov [edi+4],edx
    add edi,8
    dec ecx
    jne rp_sidt
    lidt fword ptr idt_descr
    ret

idt_descr:
    dw 256*8-1
    dd _idt

_idt:
    DQ 256 dup(0)

不用细看,我给你说最终效果。

中断描述符表 idt 里面存储着一个个中断描述符,每一个中断号就对应着一个中断描述符,而中断描述符里面存储着主要是中断程序的地址,这样一个中断号过来后,CPU 就会自动寻找相应的中断程序,然后去执行它。

那这段程序的作用就是,设置了 256 个中断描述符,并且让每一个中断描述符中的中断程序例程都指向一个 ignore_int 的函数地址,这个是个默认的中断处理程序,之后会逐渐被各个具体的中断程序所覆盖。比如之后键盘模块会将自己的键盘中断处理程序,覆盖过去。

那现在,产生任何中断都会指向这个默认的函数 ignore_int,也就是说现在这个阶段你按键盘还不好使

设置中断描述符表 setup_idt 说完了,那接下来 setup_gdt 就同理了。我们就直接看设置好后的新的全局描述符表长什么样吧?

1
2
3
4
5
6
_gdt:
    DQ 0000000000000000h    ;/* NULL descriptor */
    DQ 00c09a0000000fffh    ;/* 16Mb */
    DQ 00c0920000000fffh    ;/* 16Mb */
    DQ 0000000000000000h    ;/* TEMPORARY - don't use */
    DQ 252 dup(0)

其实和我们原先设置好的 gdt 一模一样。

也是有代码段描述符数据段描述符,然后第四项系统段描述符并没有用到,不用管。最后还留了 252 项的空间,这些空间后面会用来放置任务状态段描述符 TSS局部描述符 LDT,这个后面再说。

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gh/AlexsanderShaw/BlogImages@main/img/202112211136883.png

为什么原来已经设置过一遍了,这里又要重新设置一遍,你可千万别想有什么复杂的原因,就是因为原来设置的 gdt 是在 setup 程序中,之后这个地方要被缓冲区覆盖掉,所以这里重新设置在 head 程序中,这块内存区域之后就不会被其他程序用到并且覆盖了,就这么个事。

说的口干舌燥,还是来张图吧。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gh/AlexsanderShaw/BlogImages@main/img/202112211136457.png

如果你本文的内容完全不能理解,那就记住最后这张图就好了,本文代码就是完成了这个图中所示的一个指向转换而已,并且给所有中断设置了一个默认的中断处理程序 ignore_int,然后全局描述符表仍然只有代码段描述符和数据段描述符。

好了,本文就是两个描述符表位置的变化以及重新设置,再后面一行代码就是又一个令人兴奋的功能了!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jmp after_page_tables
...
after_page_tables:
    push 0
    push 0
    push 0
    push L6
    push _main
    jmp setup_paging
L6:
    jmp L6

那就是开启分页机制,并且跳转到 main 函数!

这可太令人兴奋了!开启分页后,配合着之前讲的分段,就构成了内存管理的最最底层的机制。而跳转到 main 函数,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 c 语言写的操作系统核心代码!

原文地址

你管这破玩意叫操作系统源码 | 第八回 烦死了又要重新设置一遍idt和gdt